如何將知識化為力量,他們如是說 二維碼
184
發表時間:2018-12-29 13:34 如何將高校的學術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在促進社會發展的同時,產生經濟效益,提升高校水平,在當前產業升級、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大背景下,是大家所共同關心的話題。12月27日,就以上問題,泉州師范學院化學與材料學院傅志雄書記、李國清副院長及多名專家教授應亞太知識產權機構的邀請,至公司所在地進行了氣氛熱烈的溝通和交流。“把專家教授的滿腹經綸轉化到產業上去”——亞太知識產權機構總經理 葛永莉女士(亞太知識產權機構總經理——葛永莉女士)在座談會上,葛總在對來賓表示歡迎后致辭,她結合亞太知識產權機構25年的成長,闡述了這些年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變化歷程:20年前,注重“商標確權維權”;十幾年前,注重“專利確權維權”當前,“提升專利品質”成為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確定的2019年任務。對此,她進一步總結道:“這樣的戰略變化,意味著粗制濫造的技術再難登大雅之堂,高科技成果的春天來了。公司作為知識產權行業公司,非常希望能夠和專家教授有交流,協助高校技術走出去,把專家教授的滿腹經綸轉化到產業上去。”“讓老師走出去,實現學校、社會、企業三贏”——泉州師范學院化工與材料學院 傅志雄書記 (泉州師范學院化工與材料學院——傅志雄書記) 隨后,傅書記對亞太知識產權機構的熱烈邀請表示感謝并發表致辭。他首先講述了自己和知識產權的緣分,接著從產學研結合、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方面講述了高校老師走出去的必要性和作用。 高校老師走出去,多了解知識產權的現狀,多和社會、企業進行交流,有助于科技成果的轉化,也必將帶來學校、社會、企業的三贏。高校人才的優勢在于創新和科研,企業人員則擅長商務表達與協議擬定,這兩方面的結合,校企合作的強強聯合,必將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良性效益。“希望通過見面會,為未來成果轉化創造契機。”——泉州師范學院化工與材料學院 李國清副院長 (泉州師范學院化工與材料學院——李國清副院長) 緊接著,李副院長介紹了泉州師范學院化工與材料學院目前的學術團隊情況及獲得專利的相關情況,并結合國家專利獎勵政策,闡述了專利成果轉化的必要性。在發言的最后,李副院長還真誠地表達了,希望通過今天的見面會能為未來成果的轉化創造契機的良好祝愿。 “從科研立項之時,就以企業的角度思考可行性”——亞太知識產權機構副總經理 賴開慧先生 (亞太知識產權機構副總經理——賴開慧先生) 最后,賴副總經理以自身豐富的實踐經驗,向與會嘉賓闡述了企業對于學術研發的大體立場:大多數企業樂于從應用層面進行二次開發,而對于基礎研發普遍不敏感。 針對這種情況,如何快速有效地促進校企合作,如何最大效率地將學術成果轉化成產業效益,賴副總經理從自身多年的從業經驗,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中肯的建議:高校最好在科研的立項階段,就能以企業的角度去思考項目能不能成功,能不能給企業帶來效益。 在隨后座談會繼續進行的過程中,泉州師范學院化工與材料學院的各位專家教授們具體介紹了各自的科研課題和方向,并提出了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亞太知識產權機構的顧問們則從市場和企業的角度分析科技成果轉化所應注意的事項。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次友好而又熱烈的座談會為泉州師院化工與材料學院和亞太知識產權機構的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相信也將為泉州的學術科技成果轉化、為校企合作貢獻一份力量。 |
|